早春健康警訊:老年人如何應對「倒春寒」與免疫力危機?
早春二月,乍暖還寒。家住北京西城區,今年72歲的張大爺,眼瞅著日漸變暖的天氣,心情也一天比一天舒暢。悶了一冬的他,又可到戶外享受清新的空氣,放上一整天的風箏了。誰料,這才兩天,張大爺就因咳嗽、胸悶、氣喘、高燒而臥床不起了,家人趕緊呼來120救護車把張大爺送到醫院。經檢查,原來張大爺得了急性肺炎,幸虧及時送醫院,否則後果不堪設想。
春暖花開背後暗藏的「殺機」
每年初春,醫院裡都會擠滿了因氣候冷暖失調而致的流感、肺炎等疾病的患者,其中像張大爺這樣的老年人佔65%以上。相對於年輕人,老年人的體質較為虛弱,免疫力整體下降,稍有不慎就會染病,尤其是如下幾種疾病:
流行性感冒
流行性感冒是病毒所致的上呼吸道傳染病。此病傳播力極強,且易併發肺部感染。臨床表現有頭痛、發熱,體溫可高達39℃以上,兩眼脹痛,四肢痠痛,疲乏,有時眼結膜充血,鼻塞、流涕,咽喉幹痛。
肺炎
肺炎是65歲以上老年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,以冬春季發病率最高。現代醫學認為,老年人呼吸道老化,支氣管上皮萎縮,杯形細胞增生,清除功能下降,加之胸腺退化,免疫T細胞減少,免疫功能差,易患肺炎。
肺結核
近年來國內外大量報道資料顯示,肺結核較多地發生在老年人身上,特別是春天。據北京地區一組研究資料顯示,老年人患肺結核為兒童的26倍,比青年人高70%。老年人肺結核發病症狀多不典型,常表現為慢性咳嗽或有點氣喘、乏力,易被誤診為上呼吸道感染、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。
心腦血管疾病
心腦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常見病。醫學氣象學研究認為,早春時節氣候變化劇烈,寒冷天氣隨時可能出現,即所謂「倒春寒」。寒冷刺激使人體交感神經興奮,全身毛細血管收縮,心腦血管負荷加重,血壓升高。一些高血壓患者由於血管硬化和臟器功能退化,很難適應氣溫驟升驟降的變化,輕則難受,重則突發意外。
帶狀皰疹
帶狀皰疹是春季最易流行的一種病毒性皮膚病。水痘-帶狀皰疹病毒感染人後潛伏在體內,當人體免疫功能減退時,病毒再次活動,造成沿神經支配區域的皮膚出現帶狀排列的成簇皰疹,伴隨神經痛。老年人和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容易感染帶狀皰疹,而且一旦染上,病情更為嚴重。
老年人春季健康保養技巧
為了幫助老年人更好地應對春季的健康挑戰,我們提供以下實用保養技巧:
飲食調理
春季飲食應以清淡為主,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,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,增強免疫力。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食物,如大蒜、洋蔥等。
適度運動
適度的運動可以增強心肺功能,提高免疫力。老年人可以選擇散步、太極等低強度運動,避免劇烈運動導致身體負擔過重。
保持良好作息
良好的作息習慣對維持免疫力至關重要。老年人應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,避免熬夜,保持規律的生活節奏。
情緒管理
春季天氣變化多端,容易影響情緒。老年人應學會自我調節,保持心情愉快,避免情緒波動過大。
推薦資源與延伸閱讀
為了幫助您更深入地了解春季健康保養,我們推薦以下資源:
- 健康養生百科 – 提供全面的健康養生資訊。
- CDC流感資訊 –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提供的流感資訊。
- 世界衛生組織免疫資訊 – 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免疫相關資訊。
疾病 | 常見症狀 | 預防措施 |
---|---|---|
流行性感冒 | 頭痛、發熱、四肢痠痛 | 接種流感疫苗、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|
肺炎 | 咳嗽、胸悶、氣喘 | 接種肺炎疫苗、避免接觸感染源 |
肺結核 | 慢性咳嗽、氣喘、乏力 | 定期體檢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|
心腦血管疾病 | 胸痛、頭暈、呼吸困難 | 控制血壓、避免劇烈運動 |
帶狀皰疹 | 皮膚帶狀排列的成簇皰疹、神經痛 | 接種帶狀皰疹疫苗、保持良好的免疫力 |
總結來說,春季是老年人健康的高風險期,但通過正確的飲食、運動、作息和情緒管理,可以有效提升免疫力,預防疾病的發生。希望以上資訊能幫助您和家人度過一個健康愉快的春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