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涼來襲!掌握「春捂秋凍」秘訣,遠離感冒與不適
隨著秋季的到來,早晚溫差逐漸加大,許多人因「秋凍」不當而引發感冒、發燒等健康問題。本文將深入探討如何正確執行「春捂秋凍」,並提供實用的秋季保健建議,幫助您在轉季時保持健康。
秋季健康警報:感冒患者激增
感冒患者增加四成
據多家醫院報告,近兩週因感冒就診的患者增加了約四成。許多患者因夜間未及時添加衣物,導致高燒、咳嗽等症狀。例如,瑞金醫院的張小姐表示,她白天上班時並無不適,但晚上回家後突然發高燒,辦公室內也有多位同事出現類似症狀。
兒童感冒情況嚴重
在打浦路地段醫院,許多家長帶著咳嗽、發燒的孩子前來就診,醫院走廊擠滿了等待輸液的患者。值班醫生指出,近期因感冒輸液的病人數量顯著增加,尤其是兒童患者。
貪涼習慣導致感冒
儘管白天依然炎熱,但晚上的涼風已讓人感受到秋天的氣息。許多人仍保持夏季貪涼的習慣,如整夜開空調、吹電扇,甚至不蓋被子睡覺,這些行為容易導致第二天感冒頭痛。此外,年輕白領穿著露背裝、露臍裝進出空調房,也容易受涼感冒。
正確執行「春捂秋凍」
「秋凍」並非人人適用
雖然「春捂秋凍」是傳統養生智慧,但並非所有人都適合。老年人、小孩、體弱者、多病者、心腦血管疾病患者、風濕及關節炎患者等,都不宜盲目進行「秋凍」。此外,清晨及夜晚過涼時也不宜運動。
老年人鍛鍊建議
老年人應量力而行,選擇散步、打太極拳等輕度運動。此外,可以用涼水洗臉,逐步增強抗寒能力,減少支氣管炎、慢性氣管炎的發作。
兒童保暖措施
學齡前兒童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,對氣候變化較為敏感,早晚溫差大時容易感冒。家長應注意及時為孩子增減衣物,避免受涼。
睡眠保暖建議
立秋後,晚上睡覺時應注意保暖,竹蓆、藤蓆等應替換或墊上毛巾被。睡覺時要蓋好被子,防止腹部著涼。
秋季三防:預防常見疾病
防腹瀉
秋季是腹瀉的高發期,尤其對腸胃不適、消化不良者。建議多喝乳酸菌奶(非冰酸奶),並注意飲食衛生。運動後可多吃梨、芝麻、蜂蜜、銀耳等滋潤食物,出汗較多時應適量補充鹽水。
防風濕
天氣轉涼會加重腰肌勞損、棘間韌帶損傷等症狀。中醫認為,風、寒、濕邪易侵襲身體,導致腰頸椎病、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疼痛加劇。建議適當進行伸展運動,保持身體溫暖。
防乾眼症
秋季氣候乾燥,容易引發乾眼症。典型症狀包括雙眼乾澀、痛癢、灼熱不適,嚴重時可導致角膜潰瘍和感染。建議高強度用眼時注意眨眼,空調房內保持濕度,適當使用眼藥水。
實用秋季保養技巧
飲食調理
秋季飲食應以滋陰潤燥為主,推薦食物包括梨、百合、蓮子、銀耳等。避免過多辛辣、油膩食物,以免加重腸胃負擔。
運動建議
秋季運動應以溫和為主,如瑜伽、太極拳、散步等。避免劇烈運動,以防出汗過多導致身體虛弱。
心理調適
秋季易引發「秋愁」,建議多進行戶外活動,享受陽光,保持心情愉快。如有需要,可尋求心理諮詢或參加社交活動。
常見問題解答
「秋凍」要凍到什麼程度?
「秋凍」並非讓人受凍,而是通過適度耐寒訓練增強身體抵抗力。建議早晚溫差大時適當添加衣物,避免過度受涼。
秋季如何預防感冒?
除了注意保暖,還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,如勤洗手、避免接觸感冒患者。多喝水,保持室內空氣流通。
乾眼症如何緩解?
除了使用眼藥水,還可通過熱敷、眼部按摩等方法緩解症狀。建議每小時休息5-10分鐘,遠眺放鬆眼睛。
總結分析
秋季是轉季的關鍵時期,正確執行「春捂秋凍」並注意日常保健,可以有效預防感冒和其他健康問題。通過飲食調理、適當運動和心理調適,我們可以在秋季保持身心健康。希望本文的建議能幫助您度過一個健康的秋天。
如需更多健康養生資訊,請參考健康養生百科。
常見問題 | 建議 |
---|---|
如何預防秋季感冒? |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勤洗手,避免接觸感冒患者 |
秋季適合哪些運動? | 散步、瑜伽、太極拳等溫和運動 |
乾眼症如何緩解? | 使用眼藥水,熱敷,每小時休息5-10分鐘 |